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发布时间:2018/12/25 9:25:36 作者:王园园 浏览量:1159次
一、流行性感冒
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大人小孩都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二、秋冬腹泻
秋冬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宝宝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又较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称为“秋冬腹泻”。
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等感冒症状,随之,出现胃肠道症状,呕吐、腹痛等,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大便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细胞,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低下,宝宝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甚至可合并脑炎、消化道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家长应对此病有足够的重视,并加以预防。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保持餐具、玩具等的清洁、开窗通风。防止病从口入。
2.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改善胃肠功能。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及早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等慢性疾病。
4.合理用药:不要滥用广谱抗生素,以避免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口服肠道微生态调节剂,防止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接种轮状病毒疫苗。6个月~3岁的宝宝,每年要接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以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每年一次。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 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 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四、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幼儿。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六、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七、诺如病毒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高发期,它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
预防措施:
1.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并且水要烧开饮用,不要冷热水混合饮用,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3.常开窗通风,不要到人流密集的地方逗留。
4.勤洗手,幼儿吃手指的坏习惯及时改掉。
三项“保暖”
入冬后要合理增加衣服,特别是中午前后温度较高,如果孩子穿的多,很容易捂出一身汗,吹到冷风就会受凉感冒。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所谓秋冻,并不是说天气转凉也不要穿衣服,而是说入秋后孩子穿衣一般保证“三暖”即可。
一暖肚子:孩子由于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全,如果着凉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容易导致孩子食欲不振,甚至肚子痛,极易导致疾病发生。
二暖手脚:手脚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三暖后背:背部适当温暖可以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但背部不可过暖,否则容易出汗,更容易因背湿着凉感冒。
家长配合
入冬后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那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
3、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游玩;
5、家长应坚持上学前和回家后给孩子自查,发现异常(如: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向老师请假;
6、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合理搭配孩子膳食,少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