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法
发布时间:2021/10/22 10:10:08 作者:马星叶 浏览量:1486次
趣味识字法
大班孩子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有必要了解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掌握看懂图画书的基本技能,初作辨认自己的名字、安全标志等堂见文字和符号,并做好进入小学学习的准备,但是,把追求识字多少和写字好坏作为衡量幼儿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标准是错误的,也是有损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有些商业机构片面夸大识字功能,对幼儿正确的语言教育目标是一个误导。所以过度识字不值得提倡,适度识字才有益。“适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片面追求识字量,另一方面不单调训练孩子识字,保护孩子对汉字的情感与兴趣。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合在家庭操作的趣味方法,引导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识得一些常见汉字。
一、表情识字法
以边做表情,边让孩子认字。这时,了之后,“咯咯略”地笑个不停。以后,孩子会好奇地看着家长的表情,等明白
他拿起一张卡片就会做相应的表情,
家长更会为衣子的可爱相面“路馆地关个不停。这行力共祝门校于的情绪认知水平,又增强了亲子感情。
二、动作识字法。
比如,针对有关打、走、跑、跳、爬、抱、既、弯、吃、喝、眨等表示动作的汉字,家长可以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这些汉字,进而带动孩子边模仿边识字。家长可以先拿出一一个汉字,然后模仿相应的动作:也可以先模仿动作,然后让孩子在卡片中找出相应的汉字。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肢体运动与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
三、趣味踩字法。
在地上写了“汽车”“火车”等词语,然后说出指令:“踩汽车,踩火车,踩飞机。”边给孩子指认字边鼓励他踩,孩子会玩的很高兴,来回踩了三四遍,都准确无误地踩对,这种办法让他把识字、思维和运动有机地结合到了一一起,可谓“一箭多雕"!这一“踩字”不当紧,主要是孩子对识字有了“一发而不可收”的兴趣。
四、准识识字卡片。
可购买可自制作卡片。自己制作识字卡片有两种简单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把硬纸盒或硬纸板剪成形状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直接在卡片上写上工整的汉字即可;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打印机打印出汉字,然后塑封和剪裁即可。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卡片上只要有汉字即可,不要有图。有图的识字卡片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图画上,对汉字反而不关注了。有的家长会从书店里买来识表,贴在墙上让孩子辨认,这种方法比较单调,不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购买或制作识字卡片,并采用下面的方法教孩子。会大强高认子的趣味和效果。
五、环境熏陶法。
家长可以在墙上贴上与实物相应的汉字卡片,比如,在门上贴“门”,在窗上贴“窗”,在床头贴“床”,家长不要贴完就不管了,或者指着字问孩子这是什么字,这种方法比较单调和生硬,孩子可能不乐意学,或者新鲜劲儿一过就不学了。家长可以指着“床”说这是“头”,让孩子发现家长也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不仅能激发孩子纠错的动机,还能营造幽默的学习氛围。
六、对应法识字。
识字卡片最好做两套,可以让孩子用对应法学习套贴在相应的实物上,另一套让孩子单独把玩,也就是让孩子在识字卡片中“找一找”“指一指”“拿过来”“放回去”“比一比”与墙上贴得一样的汉字,让孩子在对应中加深认识,同时“找找”“指指”“拿过来”“放回去"“比一比”还能让孩子跑跑腿,锻炼身体,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静坐学习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七、不要把读书当作读字。
当孩子认字比较多的时候,不能以孩子能否读出书上的多少字来判断他的阅读水平高低。个别孩子识字太多,拿起书就“读字”,而不是“读书”了,因为过分依赖汉字的孩子容易忽略对图画的观察、理解和想象,而幼儿阶段恰恰是发展形象思维的关键期。因此,家长不要在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过度引导孩子识字,而忽略孩子对图画的关注,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目标中提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等教育建议。
∞ ∞ 万 物 生 长 福 润 童 年 ∞ ∞